Wednesday, 29 March 2017

探索亞伯樂威士忌原韻x復刻黑膠記憶VIP品酒會 ​2017/01/04

2017年品酒會,很開心從亞伯樂的甜蜜滋味開始 




很幸運的,這場品酒會剛好遇到加碼講師,所以今天講師陣容,除了品牌大使 Stuart Fear (地瓜大使) 還有黑膠唱片達人 劉名振 老師。
 



黑膠唱片之餘威士忌,我想最相為呼應的就是獨特性。誠如地瓜大使提到的,每一棵樹生長的環境因子(比如說照拂的陽光、接受的雨水量、扎根的深度和從土壤中獲取的營養…等)都不同,因此每一個橡木桶都和放在桶中陳年的威士忌自然都是獨一無二。
 


一開始地瓜大使先切入亞伯樂蒸餾廠的特點,這間位在Speyside的酒廠,堅持使用當地的原物料(水&大麥),堅持做酒人必須要是當地居民,我想這樣的執著,可以將當地的風土程現於酒款中。
 
在製酒工藝上,我很驚訝的知道,亞伯樂是「自己製作雪莉桶」!從篩選橡木桶開始,放入挑選後的oloroso雪莉酒陳放兩年、倒出酒液後做為威士忌的陳年桶,真的非常「厚工」。地瓜大使說,他們的雪莉桶都是oloroso雪莉桶,因為oloroso酒特有的苦味可以和威士忌新酒的甜達到平衡。確實,今天品飲的三款酒,尾韻都有柑橘白囊的苦感。
 
 

以下是我當日的品飲筆記,先要提到的是,我是威界幼幼班,認真喝威的酒齡不到一年,所以在品飲上,香味的辨識上很生嫩,請前輩們不要嫌棄:
 
12 YEAR OLD Double Cask Matured
70cl / 40%
這款酒是由美國波本&歐洲紅橡木雪莉,以混桶方式勾兌而成。
Nose: 葡萄乾、楓糖漿、香草、煙燻 木頭 earthy,另外地瓜大使說有紅蘋果的香氣,只是我想我們吃的蘋果可能不同品種。
Palate: creamy 肉桂、木頭、輕盈微微刺辣、丹寧柔和
Finish: 舒服的苦味在舌根,後來苦味包覆口腔
 
搭配選曲
John Coltrane & Johnny Hartman - “My One And Only Love”
 
18 YEAR OLD
70cl / 43%
 
Nose: 香料糖漿燉梨、香草布丁、肉桂、檀木
Palate: 入口甜潤、木桶糖漿、入喉辣感些微、丹寧非常細; 稍為醒後 含口水合,位到出現,暖質香料、油脂感、柑橘白囊苦味明顯
Finish: 水梨、柑橘白囊苦味
 
搭配選曲
Johnny Cash - In my life
 
A'Bunadh #55
70cl / 60.9%
Nose:
花香、香料、蜂蜜、胡椒、丁香、木頭、黑櫻桃、巧克力
加水後 creamy、flowery
Palate: 葡萄乾、木頭、花香
Finish: 尾韻很持久、柑橘白囊苦味
 
搭配選曲
DEAN MARTIN - I'm Confessin' (That I Love You)
 





裸雀餐酒會@彭園會館 2017/01/10

有點而像尾牙的裸雀餐會,昨天在台北彭園會館舉行。
其實從去年Q4就不斷看到裸雀的活動訊息,朋友圈評價不錯,都說是「有別於威雀的味道」。我心想自然是的,無關孰優孰劣,調和威士忌和麥芽威士忌的屬性,應該多少會有不同,只是不知道這支酒會如何被定義,因此能參加這場餐會,心裡相當雀躍 

先來說說小細節,
為了讓大家對威士忌的元素更加熟悉,主辦單位準備了幾樣輔助的小道具

  1. 聞香瓶:三個小瓶子分別放有黑櫻桃、肉桂棒、太妃糖
  2. 黑巧克力
  3. 橡木桶側板(有煙燻、木柴香氣)
  4. 忘情水滴管(方便在酒中加入少量的水)。一開始我聞了半天,不知道那瓶裝有透明液體的附滴管容器是做什麼的,同桌大哥幫我解惑,原來就是給我這種有70%手滑機率的滑手人用的 



品牌大使是幽默風趣的Bruce。
這場是有用PPT做輔助,PPT做的一目了然,非常之用心呀,可惜我到的太晚,錯過一開始的影片。
 
品飲流程,是先品酒、後搭餐。
 


一開始先來盲測,必須要說愛丁頓寰盛真的對這支實驗性商品充滿信心,另外兩款陪榜品都是市售量很大的商品。辨別上很幸運的有猜中,怎麼說幸運呢,雖然是黑色的杯子看不出酒色,但一來桌上有整瓶的對照組,二來陪榜品的味道好像都有印象,那麼新朋友自然就是今天的主角 
 


接著正式品飲,就換上透明品飲杯。
我將盲測的杯留下做對比,剛好可以聞到剛倒和醒一陣子後的香氣。
 


一開始我覺得香味內斂,有煙燻,黑巧克力,木頭、黑櫻桃 果乾的香味元素,醒後,肉桂、太妃糖香氣明顯。入口是中等甜度,酒精刺激從舌根延伸到舌尖,尾韻是新鮮水梨、微苦、丹寧微微,持久力中長。
 


若是搭配巧克力,黑櫻桃香氣跟酸度會變得很明顯。
 


接著上濕背秀 - 凍飲
裸雀凍飲,香氣淡、甜度明顯、辣感全無,非常適合夏天和現在暖暖的冬天,餐後當餐後酒也挺好。
需小心服用,不然以這種適口性,非常容易掛呀!
 


整體來說,使用初次雪莉桶的裸雀,是討喜的普飲,單喝、凍飲、加冰、加水都不錯,帶甜的口感搭台菜很合適,若要說整場餐會我最愛的搭法,是「蜜汁烤方」配加冰裸雀,尾韻微微的苦味,綜合調烤方的甜膩,甜香油脂感又相互呼應,吃起來很是舒服開心 
 
 











Y.H.H. 品飲筆記 - 羅曼德湖 單一穀物威士忌 2017/03/29

威界嫩菜如我,去年在「第二屆台灣威咖威粉年度一支會」上,因為豪邁Sophia推薦的"Grain 10yo 小獵犬單一桶輕原酒, 50%",還有達人學院 昇皓老師分享的 "Girvan grain whisky 25 yo, 42%" 對穀物威士忌留下深刻的印象。甜美、溫潤、油脂感,前者榛果香氣馥郁,後者平衡豐富而優雅,和麥芽威士忌帶給我的,是截然不同的滿足。

也因此,我的品飲門路,又打開一些些,這次喝是「羅曼德湖 單一穀物威士忌」





Loch Lomond Single Grain Whisky
產地:蘇格蘭高地
ABV:46%
容量:700ml
RSP:1,200

和前面提到的小獵犬和Girvan喝起來口感很不同,這支非常輕柔,香氣明亮,
倒入杯後,隨著時間一層一層轉變,如層層透光的輕紗堆疊,很是討喜。


Nose
青蘋果、話梅番茄、黑棗蜜餞、香草

Palate
新世紀梨、鹹李糕、Grain、小黃花,口感細緻

After Taste
微微酒精刺感、微丹寧、尾韻較短
回氣:椰奶、新鮮水梨

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料,這款用的是發芽大麥做的,
蒸餾器用的是連續式蒸餾器,但材質是銅,橡木桶用的是波本桶。

「Never Follow」,還真是高拐的讓人開心 :)










Wednesday, 22 March 2017

17-0323 我對威士忌的告白

突然想寫這篇,有點像自白,有點像情書的文章,
因為我想用文字記錄我的威士忌品飲心得、心境。
也或許,有這麼一點點可能,像我尊敬的先進們影響我一般,
可以對威界嫩芽們有一些幫助。

心態,是最重要的。
在世界面前,謙虛及謙卑的心,能夠有最多的獲得。


回想起來,
20162月開始,我認真的從書上、從文章中,學習威士忌相關的學問。
同年5月,我報名了人生中第一場付費的威士忌品飲活動,因此我定義「認真開始喝威士忌」是從那時候。

一開始因為工作的關係進入這個世界,
現在這層關係沒有了,而單純對於威士忌的喜愛,讓我流連於這個領域中。

我總是說,我的入門是幸運的,而我的入門,是從非主流開始的。
剛開始接觸威士忌,我就接觸了「威士忌達人學院」。

威士忌領域和葡萄酒一樣,有許多社團、許多名人,「威士忌達人學院」是其中一個,大抵來說,是一個以Steven林一峰老師及數名業界知名的達人老師為核心群,以向大眾推廣威士忌的知識及美好的社團。每個月會舉辦數場不同主提的品飲會,一般民眾如我,可以付費參加。

類似的社團有許多,有的是封閉性,品酒會只供會員參加,比如說「台灣單一麥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」,開放性的、我比較常參加的,還有以Alex學長為首的「好飲學院」,或是達人學院 昇皓老師在「Lafu愛是司康烘焙專賣店」辦的「威士忌人生」品酒會。

幸運的是,在這樣專業的品酒社團和前輩帶領下,我對威士忌有著「酒就是讓人喝開心喝爽喝飄飄然」以外的想法。

我尊重,威士忌的各種風味。
每款威士忌都有她的愛好者,都是匠心獨具的產品。只有不符合我偏好的威士忌,沒有很爛很差的威士忌。

我敬重,威士忌製作過程中,每一位專業人士的心力。
威士忌,應該算農產品的衍伸性商品?
從大麥種植、發麥、烘麥、蒸餾、製桶、選桶陳年、調和等等繁復工序下,才能製做一瓶威士忌。地酒、地菜,包含的是當地的風土民情,用愚昧的主觀方式衡量她的好壞價值,如井底之蛙。

我盡量忠實五感品嘗的味道及內心的喜好。
不以顏色、年份、品牌、價錢做為評量的標準。


「威士忌,本來就不是用來喝順的」
一個姐姐跟我說過這樣的話,而我認為相當有道理。

在英國學習的時候,去過蘇格蘭幾次。搭火車向外望,沿途的風景和台灣截然不同。台灣的山長滿了綠樹,綠意盎然。而蘇格蘭山上則是長著不太長的草,常見牛羊吃草。

愛丁堡看到的人和倫敦看到的人,是截然不同的氣質。
愛丁堡看到的蘇格蘭人,剛毅、有著一身傲骨。
有點像是中國北方人,高大、豪爽、不需小節;而南方則是細緻、優雅。這樣的特性,我想自然與當地的氣候環境有關,那麼飲食自然也受其影響。

更簡單的來說,以「台北人的口味評價台南的鱔魚意麵,覺得甜到爆炸超難吃」,對我來說是非常不客觀、不尊重當地風土及歷史的。

那麼到底有沒有「順」的威士忌呢?
以阿菜我的了解,如同我昨天跟一個「因公甫入林(因為工作需求需要進入威士忌森林)」的妹妹說,如果有人(特別看起來酒齡有一些,年紀約50-60歲)力求一個順,就推薦「顏色深、高年份、雪莉桶、思貝賽產區」的威士忌吧。

品酒,是生活提升的功課。
我享受酒精帶來的輕鬆,但更讓我醉心的是

因品酒而認識的人
威士忌的好處,是她葡萄酒更容易保存,甚至可以開分享瓶,與朋友共享。
而我認識的威士忌酒友們,極大部份都是不吝分享的。
這份溫暖的心意,比酒更讓人醉。

因品酒而提升與世界的連結
「這酒,有清新的小白花香味、有薄荷味、有股淡淡的海鹽味」
這些香味,層層堆疊轉換,要辨別出來,需要靠敏銳的嗅覺和腦中龐大的氣味因子資料庫。
透過品酒的練習,嗅覺、味覺敏銳了,對於世界的關心更增加了。
有的朋友,會用甜點形容酒、用音樂形容酒、用質地形容酒,而這些形容,讓我發現我必須要更認真的過生活,比如賞花不只用眼睛遠看,更應該用五感去細細觀察、體驗。

因品酒而認識的世界
我的入門酒款,是坎培爾鎮的Glen Scotia 15年,我想算是一個很非主流的「入門品飲產區」。這10個月期間,我陸續喝了一些酒廠,各牌的基本品項喝了一些、單桶原酒也喝了一些,但我還是非常喜歡Glen Scotia 15年。靜心品飲,腦中的畫面愈發鮮明。初入口,浮現海鹽焦糖、大海。也正是坎培爾鎮,一個在海邊產區會出現的味道。

先生活的智慧,是運用當地現有的素材發揮巧思。蘇格蘭威士忌之所以使用大麥,因為當地盛產大麥,之所以有泥煤威士忌產生,也因為當地擁有泥煤這樣的資源。這些無心插柳,只是順應當地環境、氣候而衍生出的生活、飲食習慣,乃至個性,藉由品飲,我似乎更了解了。

這是我從杯子裡的角度,窺看這個寬廣而奧妙的世界的樂趣。

Tuesday, 1 December 2015

15-1128 Wayne的口嗜心飛《同手同腳的美味關係》

其實一開始參加《同手同腳的美味關係》這個活動,最大的誘因就是學做Gnocchi(馬鈴薯麵疙瘩);曾經看食譜試過兩回,可是口感實在差太遠, 所以激發挑戰的慾望 :P
再者就是為了認識有相同嗜好新朋友(我絕對不會說一開始本來想報名聯誼的場次,只是滿了就隨緣),沒想到這次收穫的滿載度超過原本的期待!




上課的地點是桂冠窩廚房,捷運台電大樓站5號出口出來就看得到,外觀是一大片落地玻璃窗,外面的人可以很清楚看到廚房的動態,也就是說,當我手忙腳亂的時候,是有人或坐或站的在觀賞(大笑)!


課程的一開始,是「自我介紹」橋段,老師介紹完換學員,接著是分組。這天本來設定是伴侶課程,也就是應該都是一胚一胚的,可是大概像我這種一人飽全家飽的單身實在太多,後來也開放了單身參加,那天剛剛好,單身男女的比例一致,所以我們還是有男生女生湊胚一起學習、實做(菜,你們這些思想歪的傢伙!)








實做的料理有兩道,分別是「焗烤馬鈴薯豬排」和「清爽奶油魚片馬鈴薯麵疙瘩」今天採男生轉檯(咦?)的方式交換夥伴,第一道菜我同桌的夥伴們是哥倆好Dennis、Lacoste和小虹。科科,可以說適合做無間嗎?我們這桌超級熱鬧,又說又笑手也沒停,一轉眼,豬排就完成可以送進烤箱了!



「清爽奶油魚片馬鈴薯麵疙瘩」我的夥伴是布萊恩!跟布萊恩搭檔是一件很輕鬆愉快的事,因為...

(這盤是老師示範的)




費力的都他包了!這張照片的旁白是「幸福就是男人在做菜,我在旁邊比ya自拍」!雖然老師Wayne試吃我們的麵疙瘩時無言了,我們可能會變成下一堂課說嘴的實例(「上一班有一組我吃了心裡就是一個X,超硬的」),但這已經是我做過最「正常」的口感....我身邊的親愛的吱吱朋友們,準備好吃麵疙瘩了嗎?


煮完,當然就是放飯時間!
湯是老師示範的,餐就是吃自己的手藝 :P
整體來說滿好吃的,一樣的材料,每組做出來的風味也不同,交換試吃滿有趣的 :)





會說收穫比預期豐富,除了烹飪本身,和新認識的夥伴一起學習、合作的經驗也是特別的經驗;再者,透過這次活動,認識了不同背景產業的朋友,也難能可貴。畢竟年紀增長後,交友圈、交友圈的背景會愈來愈相同。Wayne和主辦團隊將學員的年紀區間做了明顯的劃分,參加的都是同年齡層的朋友,聊起天來也特別好接上話題。


Wayne做的甜點

另外用餐的過程,Wayne請大家分享「一段關係中最重要的元素」,聽著有伴侶的、單身的朋友們訴說著自己的觀點,就像一次讀了一本豐富的散文合集,支撐起每個人的觀點的是各自的生活經歷、屬於自己的的故事,大家願意敞開心胸分享,是難能可貴的事情。同期的朋友們,有本來已經認識的,也有像我一樣隻身前來的;能夠讓素昧平生的一群人敞開心胸,「一起完成一件事情」的這份經驗,是個必然的加分。

Tuesday, 30 June 2015

《為什麼忘了愛妳自己?》~~陳文茜2015/5/25 原文轉載至 文茜的世界週報

恰巧的看到這篇文章,「如手術刀般」看到了心緒,潛在的、過去的、當下的。
兩個不同時期的男人,都曾對我說「妳要愛自己」;第一次是在青澀懵懂期,而第二次是在最近;
第一次有如醍醐灌頂,第二次則是用力的心上一擊。

我驚訝,我不愛自己嗎?
對於自己的投資寵愛,物質上的精神上的我盡能力所能,甚至在部份眼中似乎有些過了頭。

但事實上,在愛裡,當我面對那個欣賞的心動的跟我說「妳要愛自己」的他,不自覺的奉行了「成全」的黑暗圭臬。配合、調整、退讓,因為他想要的,我對我想要的打了折。

他的話點醒了我,而這篇文章則透析了因與果。

而這篇文章或許成為了一些推進,我想往新的方向去。
為了五斗米,不見得需要折腰;為了一瓢愛情飲,不需要總是砍掉自己成全對方。

我們都是個體,獨一無二,在任何時候都是,面對愛情的時候也是。



《為什麼忘了愛妳自己?》
~~陳文茜2015/5/25

每個人在愛之前皆俯首稱臣;尤其女人。無論老少美醜瘦胖高矮,都忍不住渴望人生至少擁有一段愛情的神話,深深戀慕,無可憾動。
「愛是一切」;男子約翰丹佛(John Denver)如此歌唱著。但男人的歌畢竟與他們真實的愛情態度差異極大;當這些歌詞「如果愛」「愛是一切」滲入一名女子耳朵裡,「愛」真的成了她的一切。無盡地愛著、沒有保留地愛著。據說女人的前身,本是高溫的熔岩,所以此生只能不斷燃燒自己,愛盡一切。
可惜就是忘了愛自己。
「自己」是什麼?自己是一種低音,在妳的生命中盤旋;而妳愛的男人,往往以高音的旋律出現,他盤踞了妳多數時刻的耳朵,使妳忘記了屬於自我的生命低音。逐漸、逐漸地…低音斷了絃。等有那麼一天,衷愛的人離去了、或者「背叛」了;那根斷了許久的低音弦早已硬化。剎那間,妳接不起來那些斷弦,當然更拉不出曲調。沒有了高音、低音早已消失,妳的人生瞬間墜入可怕的寂靜,孤獨以四面八方無所逃避的方式湧向妳。如此敗北,如此迷失,一步路也跨不出去;妳覺得失去一切。
悲哀的是女人往往此刻更盲目,更需要愛情,甚至飢不擇食;只盼著在千萬人中尋覓一個牽起妳的手的身影。
但這一切可能只是錯覺。身影,很快又化為幻影。可能得等到刀子插更深、更多次,女人才驚覺:原來生命從來不該寄託於他人身上。這一刻他拉妳的手,下一刻他轉身而去,一切本來都會「過去」。說地更坦白,除非妳「命好」「短壽」;女人即使找到一名終老的伴侶,有一方也會先行離去。生命中出現的一切,都不算擁有,一切只是時間的長短,一切皆是惘然。
除非妳記得愛自己。
什麼叫愛自己呢?女人很荒謬,不管是什麼對象都懂得如何好好愛他;照顧先生,體恤他的面子,當他的後盾,給他一個溫暖的窩,當一名靜默的聆聽者與隨時空降的陪伴者。對兒女,無微不至,噓寒問暖,疼了就在懷裡攬,苦了媽媽為你撐。但如何愛自己?「自己」是什麼?它沒有典籍參考,沒有傳統指導。愛自己是否意謂著今晚晚餐不做了,先生嘮叨抱怨不忍了,兒子叫他自己出去想辦法呢?
根據統計,女人若熬到五十年金婚,她大概需要燒五萬四千頓飯,她是廚房裡終身的僕役,寒暑不停業,「母親溫馨的味道」是她惟一獲得的報償。
女人的「自己」是什麼?這是一堂自小沒有人教導妳的課程。
女人成長的每一步路,每一個形象,都是為了「成全」他人。讓我們如手術刀般看一下什麼叫「成全」;就是「砍掉」自己的一部份,彌補他人殘缺的那一塊,將之補「全」。能否做到「成全」,是斷言一名女子是否優雅賢慧具備美德的標竿;而一名男子如果以「成全」妻子為職志,人們為他叫屈,同儕們嘲笑他,連他自己心裡也難免最終頗為扭曲。「成全」不是人類的共同美德,它通常只加諸於女子身上。
於是每個女人自小即頂著這個美德的大禮帽,一步步地訓練自己。相反地,男性的教育却偏執地教導他們「爭奪」「英雄」;沒有一個「傑出」的男人需要擔心自己會因此娶不到老婆;但「傑出」,却是多數女性愛情的詛咒;因為她們只成全了自己,成全不了男人。
赤裸裸支解這些女性在「社會・愛情・美德」立足的大戲,我們會發現女人要扮演好「份內之事」,就得「貶抑自己」,然後交換「愛」;交換一路沉湎「愛是一切」的故事。
那是一場貶抑自我的交易;它感覺很美,但其實沒有那麼美。
於是我身邊許多失去愛的女人,像沒有魂魄的幽靈;每天早餐最重要的不是打理自己的維他命或生活秩序,而是朗讀一些心靈療癒的文字:「心給出去的時候,就該知道,不可能毫髮無損地拿回來。」「人心是慢慢變冷,樹葉是漸漸變黃,故事是緩緩寫到結局。」…而男子呢?他們往往相信自己成長的第一步,就是度過失戀,並且熟悉失望。從苦裡成長,學習瀟灑;不是不愛,而是不那麼依賴愛。
男人沒有自己的朋友圈子,不叫男人;他們相聚,大口喝酒,笑談荒唐,辯論生活態度。我從小喜歡在男人朋友圈子裡混,沒見過那個男人把自己失戀當成昏天暗地大事、整日搖晃不知如何自處的;除非他是個剛剛嚐到愛情滋味的青澀小子。女子呢?無論十五歲、二十歲、三十歲…五十歲…甚至快六十,還在仰望繁星滿空中,那一個是「回顧的你」?吟唱何處是「愛的足跡」。
我當然偏坦女性;但和女人們相處時免不了常失耐性,問她:「可否醒醒,談了一輩子戀愛,不膩嗎?」
近日閱讀加拿大國寶級詩人、歌手及作家李歐納・柯恩(Lernard Cohen)的傳記,才不過十二、三歲,這位男孩已迷上了催眠術,他對性的渴望,使他指揮家裡的女傭聽從指示,躺下來,凝視著他,拿起一隻筆,女傭漸漸進入恍惚狀態,他指示女傭脫掉了衣服。那一刻包含神秘的智慧、更充斥對性的渴望。
李歐納在他的第一本小說《鍾愛的遊戲》重溫那個難忘的時刻:「驚愕、喜悅、恐懼,徹底將他籠罩住了…為了這一刻他已經等了很久。」「每個男人都忘不了第一次見到裸體女人時的情景,她就像夏娃,皮膚上閃耀著晨光和露珠…」李歐納的書寫與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的小說「伊豆的舞女」很類似,迷霧中無意撞見的女性胴體,純潔的召喚…
如果我,一名「傑出女子」 ,書寫青春時《鍾愛的遊戲》《運河上的男孩》,有讀者會隨著我的文字進入那青澀而狂躁的探觸,並且感覺我探觸一名男子的胴體共同感受「美而真純嗎?」
事實上一生書寫愛、歌頌女性的李歐納坦言,自小從他媽媽那兒學到了一件事:「永遠別對女人殘忍,充分依賴女人的奉獻、支持和滋養,而一但她的愛過了火」…「趕緊抽身離開」。二十三歲時他遇見了終生最愛的女人之一安妮,為她寫下詩詞及小說,但他們的愛情在朝婚姻殿堂途中,突然中止了;理由只因「親密關係,走向沒完沒了的閒話家常」,李歐納提出了分手。…多年後他為她寫下幾首夢幻美麗動人的詩句:
安妮走了
還有誰的眼睛
可與朝陽媲美?
我過去不懂它們的美好
現在才如此體會
可是
安妮已經走了。
對男人,愛是夢、是別人的奉獻、是無與倫比的呼喊、是家所繫之處、是美好的詩詞…可是愛永遠是其次。
男人不會忘了自己。
女人到一個年齡,或許最重要的學習是放下對愛情的癡念 。放下對他人的期盼,把更多的愛給自己、給更值得的友誼 。
如果妳在生命中找到對的人,彼此好好相愛:若無,請記得好好愛自己。

Wednesday, 4 March 2015

15-0303 因為咪咪所以想到popo

好像到了那個年紀 ,那個漸漸適應生離死別的年紀 。18歲時經歷了第一次的痛徹心扉 ,花了數年而後不那麼頻繁的想起 。

2012不是世界末日 ,但下半年開始的365天 ,卻是人生三十多個年頭來最為辛苦的 365天 ,失去姑姑,失去寶貝狗狗 ,然後失去叔叔、失去奶奶,接著和交往五年的男友分手 。

也就這麼過來了 。還活著 ,還是會笑 ,會感到開心 。然而 ,就是會有這樣的夜晚 ,不小心一個銳利的戳破了回憶的袋子 ,殤慟滲了出來 。

而我 ,也只能在這裡抒發了 。